“每一款字体都有我们自己的温度”——京郊有群造字匠
一个字的一笔一划,都离不开设计师的精心打磨。
正如每个人有各自的容貌,文字也有各种字体。这些五花八门的字体,被应用在我们生活的每个场景和角落。身份证上用的叫等线体,报纸正文用的是博雅宋,如果留心看电影海报、商品标签,上面更是充满了形形色色的创意字体。
在今天的数字技术下,很多人以为字体是完全靠电脑横竖撇捺自动化拼接而成,其实恰恰相反。走进西北五环外的方正字库,你会看到这里忙碌着40多位“做字的”,而我们在电脑、手机上使用的每一个字,都离不开这些设计师一笔一划、旷日持久的打磨。
打磨
一个造字匠人的446天
打磨出一款字体,并非易事。
2016年是文学巨匠鲁迅先生诞辰135周年。“鲁迅文化基金会以及鲁迅先生的家属提前一年就找到我们,希望能够做一款鲁迅体字库,通过它跟当代读者进行一种跨越时代的精神对话。”方正电子字库业务部总经理张建国说。
这个任务落在了年轻设计师郭毓海的肩上。
郭毓海是个“80后”。2011年,他从首师大的书法专业硕士毕业,成了一名字体设计师。“鲁迅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手稿中呈现的书写风格不一样。”他说,选定鲁迅书风成熟期的书信和杂文手稿等为主要依据,郭毓海的“造字”工作才刚刚开始。
“首先要做的是单字归类。”郭毓海说,为了优选合适的单字,需要把原始鲁迅文稿进行两次光学放大,再扫描输入,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地用抠图的方式抠下来,并按音序归类。“你看这个‘的’字,鲁迅有8种不尽相同的写法。”光是抠字选字,整理去重,郭毓海就花了三四个月的时间。
鲁迅手稿中只能直接修改出2614个字,剩余的常用字怎么办?郭毓海和三位同事一起,把这两千多个字拆分出不同部件,然后设计创写。为了保持手写体的灵动自然,他们在设计时尽量避免同样部件的大量重复,还特意输出常用的联绵词和现代汉语词组,前后进行十多遍检查调整。以“蜉蝣”为例,两个“虫”字作为偏旁保持了相似却又相异的风貌,看起来协调而不呆板。
“前期的准备工作很繁琐,但设计时又感到饶有趣味。”平时下了班,郭毓海常常坐在桌前一边翻阅打印好的鲁迅手稿,一边拿着铅笔琢磨笔顺笔势。从2015年的初夏,一直到2016年的金秋,设计完成的9434个汉字凝结了郭毓海446天的心血和专注。
变迁
从纸面阅读到屏幕阅读
“本以为鲁迅体很小众,没想到上线后很受欢迎。”方正字库字体设计总监仇寅说:“有的用户买来在手机端制作贺年卡,说有种民国时的年味,喜欢这种时空交错的感觉。”
在仇寅看来,每一款字体的背后都有设计者本人的痕迹,更有时代的痕迹。“除了书法字体,大家接触更多的是排版字体,而它们也随着人们的使用习惯不断发生变化。”
比如《北京日报》,正文所用的字体是博雅宋。与铅字印刷时期所使用的“报宋”体不同,博雅宋字体更粗,笔划间的空隙放大,看起来更清爽,更易阅读。
“适合电子屏幕阅读的字体则是黑体。”仇寅介绍,2004年,微软公司委托方正电子,希望设计一款适合屏幕阅读的字体作为Windows Vista中文版的系统默认字体,这就是方正第一代屏幕黑体——兰亭黑,微软购买后改名微软雅黑。“它的字面比较大,黑白均匀,阅读清晰,有着鲜明的现代感。但等到手机阅读开始流行,由于阅读视距比电脑要近得多,所以不必再一味追求字体的大字面,而要加大字间距,便于快速阅读。”原本的兰亭黑也在伴随电子设备的升级不断进化。
一张电影海报上,除了黑楷宋仿,各式各样的创意字体更吸引眼球。“你看,标题这三个字有一种海洋的流动感,还把横线都变成了斜线,但斜度不一,就给人凌乱之感,与整体的纯净氛围有冲突,这样改一下更好。”拿起直尺,设计师刘汉旭直接在电脑屏幕上比划起来。借字达意,在刘汉旭看来,一笔一划都马虎不得,甚至一处留白都在传递设计者的心意。
坚守
向死而生的文创产业
字体设计是一个艰苦的过程,但以前字体设计者的权益屡屡被侵犯,盗版猖獗一度将字库团队逼入绝境。
“最初一张软盘可以拷贝一个字体,后来一张光盘就可以容纳几乎全部的中文字体,到了互联网时代,打击盗版更是不可能的任务。”张建国说,由于一直赔钱,1998年字库业务差一点被“砍”掉。方正电子是中国最早从事中文字库开发的专业厂商,而他们遇到的问题,也正是很多同行共同面对的难题。
曾经,一家软件公司未经同意嵌入了方正的所有字体,公司告对方侵权盗版。“那次我们其实没有得到期待的判决结果,但法院指出对方侵犯了方正字形的权利,也就是美术作品的著作权。”这突然给方正指出一条明路:如果字形可以申请美术作品著作权,那就可以授权企业在商业发布中使用。
从2007年至今,已有5000多家企业购买方正字库授权,用于广告、商品包装等商业用途;另有800多家报社、杂志社、出版社按新的商业模式购买字库授权,用于报刊出版。
“针对企业应用,我们提供4款免费字体,20多款特惠字体。普通的个人用户只需花2至3元的价格,就可以买到一款心仪的字体。”张建国说,如今字库业务已经开始盈利。“仅去年一年,我们就新开发了100多款字体,进入健康的良性循环。”
如今,40多人的字体设计师团队还在继续壮大。说起“匠人”这个称谓,仇寅淡然地说,他更喜欢叫自己“做字的”。“总有人问我做字这么辛苦,怕不怕以后招不来年轻人?我倒是不怕。因为每一件事都会有人喜欢。”辞掉原来广告设计公司管理的工作,年近50岁的仇寅凭借娴熟的书法技艺加入方正字库,“每一款字体都有我们自己的温度。”
上一页:
下一页: